英国365平台(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是我国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键基地。英国上市365平台,作为我校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的学院之一,拥有超过七十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构建了以起重运输机械、冶金机械、工程与矿山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输送了众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在重型机械行业中的声誉卓著。 在2024年开展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荣获B级评价。本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专硕授权点、智能制造技术专硕授权点以及机器人工程专硕授权点,这些学科点覆盖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于2007年被认定为山西省重点学科;“重型与轨道交通装备学科群”于2016年入选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并于2011年被评为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于2017年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此外,2019年,本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本学院设有五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以及“智能制造工程”。同时,开设了十个本科专业方向。在这些专业方向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流体传动与控制六个方向)被认定为“国家管理的专业点”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自2011年起连续三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19年荣获国家一流专业称号。此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于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教授48名,副教授46名,高级职称占比64.8%)。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原学科首席负责人黄庆学教授于2017年荣获此殊荣)、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西省三晋学者2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8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102名。设12个基层教学组织和2个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教学名师7人,模范教师3人,山西省师德楷模、山西省师德标兵、教师模范党员、教书育人“好老师”、职业道德标兵、先进工作者、山西省“1331工程”好老师等共17人,1人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3人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学院设有“先进不锈钢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太钢联合)”、“重型机械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轧制精整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 A 类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冶金装备院士工作站”、“山西省现代轧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设备设计理论及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物料仓储与装卸输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物流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基地(重点)-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创新基地”、“山西省煤炭储运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新能源航空智能保障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重型装备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英国365平台重科博远众创空间”、“山西省重载装备作业智能化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等众多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及人才培养基地。科研设施齐全,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机械原理零件实验室、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液压综合实验台等专业实验室,以及人机工程综合设备与系统、Polytec激光测试仪、岩石全应力三轴试验仪和成套塑性加工设备等高精密检测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 在科技创新领域,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防17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超过80项。同时,承担了超过100项行业重大装备需求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550多篇被SCI、EI收录。在特种金属辊式矫直新理论、全液压滚切剪机、大型轴承延寿技术、气固两相螺旋输送机、75m³液压正铲挖掘机、700t特大型液压矿用挖掘机、大吨位系列履带起重机、航空铝合金厚板张力拉伸装备等研发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际和国内的首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获得了5项国家级奖励。针对重型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化、结构轻量化、控制智能化的迫切需求,与太原钢铁公司合作攻克了0.015毫米超薄不锈钢精密轧制技术,与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盾构机核心液压部件,与兵器集团447厂及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国产化低温摆线马达,与太原重工、江苏江海集团等单位在有色金属加工方面进行了合作,完成了核电、国防特种金属精整设备等重大项目研发工作,为国家特种有色新材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太重、太钢、柳工、徐工、山推等全国40余家机械制造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了产学研董事会。此外,学院与三一重工、中信重工、中联重工、徐工、柳工、洛阳轴承等全国超过两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提升行业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学院为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了数千人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学院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0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主办了轧钢机械、起重与输送机械、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国际和行业大会以及系列培训讲座共计40余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学院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与长治市政府共建了英国365平台长治科技创新中心,与海安市政府共建了高端装备研究院,以及与启东市政府共建了高端液压基础元件创新研究院。 在人才培养领域,针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行业的需求,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遵循“行业引领—创新驱动—学科推进—人才适应”的教育理念,创新了“依托工程项目、个性化培养方案、企业协同能力提升”的综合培养模式,构建了“学校、企业、地方联合培养,产业、教育、科研融合”的多元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重型机械特色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与徐工、太重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立了50余个实训基地、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学院。在过去的五年中,获批了百余项省级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项目,荣获3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成立1个机械工程学科大学生创新中心和6个学科竞赛团队,承办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多学科创新竞赛,获得150余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包括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一等奖和“徐工杯”绿色创新设计国际大赛一等奖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余年在同行业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超过74%的毕业生进入一重、太重、徐工、三一重工等国内龙头企业工作,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的技术骨干和高端管理人才。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已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日本冈山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访学计划及师资交流项目等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持续深化国际教育交流。 学院始终秉承"明德、弘志、厚重、博远"的院训精神,扎根重工沃土,弘扬"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传统,在新时代发展征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5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