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所简介
虚拟仿真研究所依托“机械工程”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重科博远众创空间”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海外留学经历2人。
研究所以推动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拓展高端装备领域数字融合应用新场景为目标,立足服务我山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瞄准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进程中,对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出的“新基建、新模式、新业态”要求,开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与工业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工业数字孪生快速构建与智能应用等领域方向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行业解决方案与示范应用,并推进多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二、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高端装备数字孪生快速构建技术
研究方向二:基于工业数字孪生的高效仿真、智能传感与快速接入技术
三、科研成果转化

四、平台条件
1、工作环境
研究所拥有200平米现代化的研究生专用工作室,入学即为每位研究生分配专用科研办公条件,同时可以享用研究所的其他公共资源,可满足每位研究生的学习科研需求。
2、奖助情况
◆助学金:6000元/生/年(凡被我校录取后取得正式学籍、人事档案已调至学校且无固定工资关系的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均可获得)
◆奖学金:在校生可按规定申请各类奖学金:
推免生新生奖学金,10000元;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一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生/年;二等学业奖学金,6000元/生/年;三等学业奖学金,3000元/生/年。
◆ 学校设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岗位,经双向选择上岗后可获得相应的工作津贴。
◆ 在校生经申请立项后,可获得5000-20000元的省级或校级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 在校生依据课题进展情况可获得2000-6000元的助研津贴(具体金额由导师确定)。
3、实验仪器
研究所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应用、焊接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生产管控与控制技术、智能传感与检测、5G边缘计算应用等实验条件,可围绕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关键技术开展相应实验课程。

